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目录丨《政治学研究》2023年第6期目录及内容提要

点击封面 参与订购活动


1985年创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主办。本刊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唯一的政治学专业性学术期刊,是第一批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期刊。该刊栏目主要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政治哲学、行政管理学和行政体制改革、社会管理和公共管理、西方政治学理论、政治学研究重要成果推介等栏目。

投稿网址:zzxyj.ajcass.org


01

本期目录

02

本期摘要

全过程人民民主:

中国民主的历史性飞跃与发展战略选择

唐亚林


内容提要:

全过程人民民主经历了从概念提出到制度原则确定再到理论建构的发展过程,并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视角,拓展了中国民主的理论形态与实现场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形态、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形态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操作实践形态,解决了“有没有可能建立民主的国家政权问题”“能不能真正实现民主的政治制度问题”以及“会不会高效展现民主的发展绩效问题”三大核心议题,形成了中国民主的三大发展支柱,开辟了人类政治文明形态的新境界。基于中国民主与西方民主的演化轨迹比较可以发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在追求民主、实现民主、发展民主的历史实践中的伟大创造,将民主的形式与实践、过程与结果、程序与实质等有机统一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历史进程,解决了世界范围内民主难以显现发展绩效的“老大难”问题,让民主在实践中呈现长盛不衰的生命力,由此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普遍价值,开创了包括政治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等在内的多样化实践场域,构建了全链条的民主实践机制,展现了民主的发展绩效与光明前景等基本特征,实现了中国民主的历史性飞跃。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战略选择,重点在于拓展实践场域,核心在于解决问题,突破口在于基层民主,关键在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根本在于坚持党的领导。

关键词:

中国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 历史性飞跃 发展战略选择

作者:

唐亚林,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上海市,200433)



中国式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历史演进、变迁特征与未来走向

吴建南 王亚星


内容提要:

中国式城市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四次全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本文从治理理念、目标、主体、路径和手段等五个维度系统分析了中国式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演进历程、变迁特征和未来走向。研究发现,中国城市治理逐步迈向了理念全面、目标系统、主体多元、路径规范、手段科学的现代化阶段,其变迁历程蕴含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创新”等中国经验。结合城市治理现代化的中国经验和当前城市治理面临的现实挑战,建议应面向新时代城市工作的重点问题,进一步优化治理理念、目标、主体、路径和手段,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持续优化。

关键词:

城市治理 中国式现代化 城市工作会议 人民城市

作者:

吴建南、王亚星,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市,200030)



社会组织、全球治理以及若干关联概念的认知解读

马庆钰 徐月宾


内容提要:

国内外业界人士普遍对民间社会组织参与全球治理表现出高度热情,这个趋势值得学界和决策层关注和认真对待。为提高对事物判断的准确性和避免政策偏差,本文对现有文献中使用频率和阐述密度很高的社会组织、全球治理、国际公益慈善、国际和全球公共物品、社会组织国际化以及社会组织国际合作等相关概念,集中进行了梳理解读,以期厘清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程度。研究结果认为,社会组织与全球治理及相关概念之间在本质上具有高度相容性,因而决定了社会组织是全球治理以及相应的国际事务合作中不可缺少的参与角色。

关键词:

社会组织 全球治理 国际合作 国际参与 社会组织国际化

作者:

马庆钰,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北京市,100089);徐月宾(通信作者),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北京市,100089)



新时代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互动中的政治和谐

王岩 徐梦萍


内容提要:

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范畴,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作为和谐应有之义的政治和谐,是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良性互动的应然状态,也是政治秩序的外在彰显。新时代,从政治权力到政治权利的和谐发展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目标,从政治权利到政治权力的和谐共融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现实指向。直面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在政府权责之间、政府与市场之间、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现实发展,既为新时代政治和谐的研究培育了理论基础,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实践依据。新时代中国需要坚持民主集中的组织原则、构筑权责统一的制度保障、凝练包容贵和的价值共识、实现美好生活的现实旨归,使得政治和谐能够为人民提供一种普遍公正和持久稳定的生活秩序,指向政治正义的至高价值境界。

关键词:

新时代 政治权力 政治权利 政治和谐

作者:

王岩、徐梦萍,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市,200030)



政党中心主义现代化理论:

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方法

姚中秋 朱怀洋


内容提要: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论断,把中国共产党确定为领导、推进、组织现代化的能动主体,其能动机制是“领导”。以历史政治学的研究进路,在政党-工业化二元关联视角下,考察英国、美国、日本、德国、苏联、中国等国的近世历史可以发现,在学界归类于社会中心主义、国家中心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国家,政党凭借其独有的领导权,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乃至决定性作用,政党中心主义国家更是如此。基于这一事实,可以建立政党中心主义的现代化理论,这在理论上有助于证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和世界正当性,在实践中有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找到切实可行的现代化方案。

关键词:

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政党中心主义 领导权

作者:

姚中秋、朱怀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市,100872)



人工智能的社会公正风险:

核心问题、理解视角与呈现类型

亓光


内容提要:

人工智能面临伦理困境并带来全新社会公正风险,已经引发政治学特别是政治哲学的广泛关注。理解和分析人工智能的社会公正风险,需要建构一个具有鲜明核心问题的解释框架。作为一个复杂的现实性议题,社会公正的政治哲学解释框架必须基于“有限现实”,防止“无限预设”,避免陷入“虚幻正义”。历史地看,人工智能存续的“历史周期”在不断延展,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对人工智能的社会公正风险的审省与辨析更需要一种现实性批判视角。选择此种视角的基本依据在于人工智能不断催生的社会不公正风险及其存在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通过建构社会不公正的内在批判逻辑,将纷繁复杂的不公正现象类型化,从不公正概念的本质分析中归纳为理解人工智能的社会公正风险的三个基本向度及其具体内容,有助于精准把握人工智能与社会公正风险之间的真正关系,充分揭示其主要呈现的基本类型。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社会公正风险 政治哲学

作者:

亓光,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国矿业大学基地(江苏省徐州市,221116)



新一代通用人工智能与国际政治未来变革

余南平


内容提要:

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预示着通用人工智能AGI时代的开启。既有基于“数据主义”视角展开的人工智能对国际政治影响的研究与讨论,已经不能完全解释AGI对国际政治的作用和影响。AGI推动的“人机融合”新互动模式,将以底层技术变革方式快速介入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迅速有效地以生产方式变革形式作用于国家、非国家行为体,进而显著和直接作用于国际政治。在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历史变革进程中,AGI将加速技术特有的自创生能力,国际政治也将以马克思主义技术观认识的变革路径,以技术推动生产力进步而推动上层建筑进行变革。

关键词:

新一代通用人工智能AGI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国际政治 技术自创生

作者:

余南平,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上海市,200241)



中国古典政治文明的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

刘九勇


内容提要:

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既是一项主张,也是一个事实和历史发展的暗线。传统政治文化不是一个个孤立的思想元素,而是在三个层次上逐步演化、并与马克思主义结合,最终通向中国现代国家的塑造。一是政治体系的理论层面,传统天下之公的观念以公理的形式不断进化迭代,产生明清之后的新公理观和现代人民政治观;二是政治主体的精神层面,士人政治主体性以儒家伦常礼教的形式实现,明清之后裂变出独立的人格自律与规训传统,进而与新公理观蕴含的公德价值观结合,形成现代政治主体的革命精神;三是政治行动的方法层面,明清经世之学与经学“实事求是”原则的结合为现代实践论哲学,气学中的朴素辩证法为现代矛盾论哲学,分别准备了条件。

关键词:

传统政治文化 公理观 人民观 规训化 实践方法论

作者:

刘九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研究中心(北京市,100732)



作为实践科学的政治学及其理论特性

唐士其


内容提要:

政治学作为一门实践科学,一方面需要追求知识的一般性和普遍性,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不同于自然科学的一些基本特征,包括研究对象的实践性和研究方法的比较性质、研究问题的特殊性、研究发现中包含的可能性,以及对价值问题的特别关注等。总的来说,必然性和可能性是政治科学中同时兼具的两个基本面向,价值则是连接两者的桥梁。当可能成为现实,一种新的实践就由以产生。如何平衡必然与可能的关系,是中国政治学未来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基本问题。

键词:

政治科学 实践性 可能性 价值 事实

作者:

唐士其,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市,100871)



国家治理的信息理论:信息政治学的理论视角

孟天广 郑思尧


内容提要:

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国家形态以及国家-社会关系的演变,驱动着国家治理的数字化转型。信息是政治学长期关注但缺乏系统理论构建的经典议题,既是现代国家构建的核心要素,更是国家治理的关键机制。本文从实体论和知识论两种国家理论入手阐明信息政治学的理论脉络,为从信息论视角理解国家构建及其运行提供理论框架。现代国家普遍存在国家内部和国家-社会间两个维度的信息过程,本文将二者整合到统一理论框架以构建国家治理的信息理论。基于国家治理的“三明治结构”,国家内部存在信息不对称、信息碎片化和控制问责等信息问题,而国家-社会间则存在信息汲取、信息开放和信息沟通等信息问题。国家信息能力是现代国家解决两个维度信息问题的基础能力,信息汲取、信息处理是信息能力生产的必备机制。作为理解国家治理的新兴理论视角,信息政治学从新要素、新机制和新方法三个意义上为理解国家治理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理论与方法范式,凸显了信息要素和信息机制对国家治理的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

信息政治学 国家治理 国家理论 信息机制 信息要素

作者:

孟天广,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北京市,100084);郑思尧,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北京市,100084)



中国政治哲学的贡献、经验和当代任务

江畅


内容提要:

中国政治哲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取得了重大成就,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提供了一种中国模式,为世界共同体构建提供了基本架构和理论参照,为当代中国和人类社会现实政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念和原则。中国政治哲学立足于人类本性和社会本体探求政治的应然本质,视天下即世界为其对象范围,将个人人格完善与社会整体和谐紧密关联起来研究,所有这些都是中国政治哲学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独具中国特色的研究经验。构建当代中国特色政治哲学体系面临着着眼于人类本性和社会本性揭示政治的真实本性、探索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深化德治与法治关系的研究、从理论上构建人类社会应有的政治模式等主要任务。

关键词:

中国政治哲学 天下为公 世界大同 人民至上 德法兼治

作者:

江畅,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湖北省武汉市,430079)



中国政治学的内在转向

王向民


内容提要:

中国政治学的内在转向是近年来中国政治学发展的重要走向。这意味着中国政治学逐渐从对西方的步趋转向对自身历史与田野的内在解释,并试图建构平行于西方政治学的问题脉络、分析框架与知识地图。中国政治学的一系列建制性概念表明,“内在转向”意味着中西之间,以中国为方位,古今之间,以现代为指向,其核心是学科认识论的转型。作为分析性概念的自觉意识,中国不仅是描述对象,而且是分析视角。同时,这种政治学解释是胸怀世界的比较政治学的知识形态。内在转向昭示的中国分析,是“理解中国”在政治学领域内的呈现与寻求,它为中国政治学找到了根脉与灵魂,引导着中国政治学再出发,并以此重塑中国政治学的提问方式、研究对象、研究领域,建构中国政治学的学科框架与知识地图。

关键词:

中国政治学 政治学史 内在转向 历史政治学 田野政治学 比较政治学

作者:

王向民,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上海市,200241)



殖民扩张、种族主义与民主

——托克维尔的“另一个美国”

段德敏 张开


内容提要:

很多学者认为托克维尔是一个“美国研究”专家,认为他较早对“民主美国”进行了全面分析,事实上这并不完全准确。托克维尔对所谓“美国民主”的讨论,首先服务于他对广义上的“民主”——也就是现代社会的身份平等——这一问题的思考,其次服务于他对法国社会在身份平等及革命背景下的困境的关心。但同时他确实给出了一个对美国的专门研究,这一研究既包含“民主”的讨论,同时也特别包含对美国白人殖民扩张、种族主义的记述与分析。与人们的一般印象不同,托克维尔给出的美国不仅不“民主”,而且充满着内在矛盾和压迫。种族主义和殖民扩张可以说既是美国真实建国经历的一部分,同时又延续到今天,成为困扰美国政治社会的结构性问题。托克维尔的思考,对我们在当代理解种族、殖民问题以及美国政治都仍有积极意义和贡献。

关键词:

托克维尔 种族主义 殖民主义 民主 美国

作者:

段德敏,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欧洲研究中心、国家治理研究院,北京大学公共治理研究所(北京市,100871);张开,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市,100871)



反民主的实验室:联邦制、政治极化与美国民主

倪春纳


内容提要:

长期以来,理想主义的联邦制观点认为,权力下放和政治竞争可以鼓励美国各州成为新政策和新理念的试验场,各州具有“民主实验室”的独特作用。然而,政治极化伴随着各州政治的全国化,各州政党积极追求本党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同议程。在联邦制框架下,趋于极化的两党都不愿意遵守民主的游戏规则,否认反对派的合法地位,操纵选举进程,不公正划分选区,尤其是共和党控制的州中发生了大规模限制选民投票权利的浪潮。不仅如此,有组织的利益集团利用资金和资源的高度流动性优势,将政治资源转移到与其结盟的政党所控制的州中,实现了其有别于广大选民利益的特殊利益,严重扭曲了政治回应性。此外,各州层面的“统一政府”削弱了分权制衡的制度性约束,而选民回溯性投票的政治性约束也难以真正发挥作用,使表现不佳或破坏民主规范的政治精英得以规避民主问责。这些都表明,联邦制并没有将美国各州变成鼓励政策创新的“民主实验室”。相反,极化政党与联邦制的结合反而使各州沦为“反民主的实验室”,进一步加剧了美国民主的衰退趋势。

关键词:

政治极化 联邦制 美国民主

作者:

倪春纳,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省南京市,210023)



国外监管理论研究:制度主义及其评析

李乐 周志忍


内容提要:

制度主义是监管理论中的重要流派或监管研究中重要的理论视角。国内已有研究尚未系统解读监管制度主义理论。本文致力于国际相关文献的梳理综述,内容包括监管制度主义的起源和发展、监管制度主义的流派和主张,目的是给国内相关研究提供理论视角和方法上的启示和借鉴。监管制度主义与新制度主义关联密切,基于研究问题的差异性,本文将监管制度主义流派分为三类:一是关注监管病理及制度设计,探讨如何设计制度和制度间关系来避免监管过程存在的监管病理;二是关注监管发展和制度内部力量,聚焦思考组织内力量如何驱动与影响监管发展;三是关注监管网络与监管空间,聚焦探讨监管网络中策略的使用、协调机制的建立及监管空间中各种力量对监管发展的影响。监管的制度主义理论对当下中国的监管实践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

监管制度 监管理论 制度主义

作者:

李乐,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市,100876);周志忍,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010021)、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北京市,100871)


编辑:乐乐

审核:振华



▼点击阅读原文,订购学术期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社科期刊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